宝宝夏季往往会因为贪凉等原因患上感冒,我们一般称为热感冒。那么,热感冒的典型症状有哪些?应该怎么护理?怎么治疗?怎么预防呢?
伤风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也是祖国医学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统称。根据临床表现,伤风感冒可以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风寒感冒多见于较大儿童感冒早期,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流清涕,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风热感冒则多见于婴幼儿,多有高热,鼻塞,流黄涕,面红,咽红,舌尖红,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流行性感冒则是风热感冒的重症,称为“时行感冒”。
那么,夏天到了,孩子热伤风了怎么办?
一、什么是热感冒
在现代医学中,喉以上的呼吸道称为上呼吸道,包括鼻,鼻咽,口咽,喉等部位。各种致病菌引起以上这些部位炎症病变就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具体有鼻炎,鼻咽炎,咽结膜热,会厌炎,喉炎和扁桃腺炎。
上呼吸道感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在夏天发病的,就是我们俗称的“热伤风”了。
据统计,正常小儿每年平均可患6~7次呼吸道感染。有些孩子患病次数甚至可达每年十几次。虽然上呼吸道感染以冬春季高发,但家长也不能忽视孩子夏天的“热伤风”。
孩子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二、病因
如果孩子处于一个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在室内吸烟;家庭、学校、医院等场所的交叉感染等也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1、热伤风一般是由于内热加外感风邪湿毒引起的感冒。
2、热伤风引起的内在原因,可能是因为孩子太热了,身体消耗过多,天气热导致睡眠不好、活动量变少、食欲不正常等。
3、热伤风引起的外在原因,可能是因为夏天炎热,孩子过分贪吃生冷食物,又或者是空调温度过低,或者睡觉的时候不盖被子,还有些孩子长时间吹风扇,这些都是引发热伤风的原因。
三、病原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众多,其中病毒约占90%,其他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小儿普遍易感,而且可以重复感染。
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基病毒等。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
致病的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小儿机体防御功能不完善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
小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呼吸道管腔相对狭小,黏液分泌较少,纤毛运动较弱,容易被感染。同时,小儿的免疫功能相对成人来说较弱,尤其是婴幼儿,出生时从母体得到的抗体已经消失,而自身的抗体又不足以对抗病原。另外,营养不良,过敏体质,缺乏锻炼都会影响孩子机体的免疫功能。
四、症状
﹡鼻塞、流黄鼻涕、鼻涕发黏。
﹡痰色黄、黏稠。
﹡嗓子红、肿、疼,扁桃体肿大。哺乳期的宝宝可能表现出拒绝吃奶的情况。
﹡口气重、有异味。
﹡小便黄、气味大。
﹡引起肠道不畅,可能出现大便干、大便次数减少,甚至导致便秘;也可能表现为腹泻,腹泻时大便气味多酸臭。
﹡舌苔黄、嘴唇红、舌尖红。
﹡有发烧症状,如果是普通感冒,热度一般不会超过39℃,如果是流感,则热度一般会达到39℃以上。
﹡热入肺后,会出现咳嗽症状,此时的咳嗽位置比较深,来自胸腔,声音响亮。如果有痰的话,咳嗽的声音会略显沉闷。
夏季感冒的治疗可以分为三部分:一般治疗指的是通过调节日常的饮食、休息,来辅助宝宝康复;病因治疗是指针对病毒或细菌的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用药;而最重要的是对症治疗,针对发烧、鼻塞等症状的治疗,比如退烧等,这是家长必须要掌握的。
一、一般治疗
1、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及营养,但不应进食过多油腻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要添加新的辅食,防止加重肠道负担导致腹泻。
2、发热期间暂时停止喂钙剂及鱼肝油,暂停添加新的辅食。
3、与周围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隔离,保持室内通风,预防交叉感染。
二、病因治疗
1、可以适当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2、有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依据的可选用抗生素,疗程3~5天(此处应注意细菌感染依据,通常为医院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或有热前寒战、流黄脓涕等症状)。
三、对症治疗(重要)
对症治疗包括发热时退热,有鼻塞流涕时可以用盐水清洗鼻腔等来缓解不适,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退热。由于小儿特别是婴幼儿的散热能力相对成人要差得多,而且高热易导致惊厥等严重后果,故及时、迅速的退热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夏季感冒,由于湿气较重,故单纯服用退热药的退热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切忌捂汗
切忌在发热时“捂汗”,由于小儿体温调控的能力尚不成熟,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大部分要靠体表散热。所以一旦用衣物或被褥包裹全身后,小儿反而会因为无法及时散热而导致体温不能下降,以致出现41℃的超高热甚至导致不可逆的循环、神经系统损害(捂热综合征)。
2、温水擦浴(或洗温水澡)或酒精(稀释至50%)擦浴
这是最安全有效最实用的退热方法,且可以短时间内反复多次使用或与其他退热方法一起使用。其中温水擦浴适用于所有年龄的宝宝;而酒精擦浴则更适用于2岁以上的小儿。擦拭的部位主要为各个大血管最靠近体表的位置:颈部、躯干、腹股沟、腋下、肘部、腘窝(膝盖后方)等。
3、服用退热药物
应当注意退热药物成份、效用,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同时应注意同种药物使用间隔一般为4~6小时且一天不宜使用超过4次,而2种药物交替使用间隔可缩短至2小时并减少副作用。不要擅自用药,不要胡乱用药。
4、掌握高热预警信号
应当注意部分患儿发热前会出现手足冰冷甚至寒战发抖,这是由于四肢末端循环不畅所致,一般提示即将出现高热。此时更应及时松解衣物散热,可对手足等冰冷部位用温水擦拭或热敷以利循环恢复。
四、怎样护理“热伤风”患儿
因为“热伤风”发生在炎热的夏天,对孩子的护理就比较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
夏天气温较高,体温不容易发散,因此尤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室温。在盛夏时,可适当开启空调降温,室温可控制在26℃~28℃。
要注意避免室温过低,否则患儿皮肤下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空调房也要注意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2、饮食
夏天,人体从体表蒸发的水分明显增加,同时患儿由于发热,服用退热药,出汗会增多,因此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液体很重要。许多患儿呼吸道感染时,往往伴有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酶减少,要让患儿进食清淡、新鲜、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出现胃肠道不适。
3、睡眠
保证患儿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才能让孩子早日康复,如果孩子咳嗽较剧烈,影响睡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止咳药,以保证睡眠。
4、退烧
由于夏天气温较高,有时患儿可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高热,有些小婴儿还可出现高热惊厥,这种情况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及时送医处理。
一般,当患儿的体温超过38.5℃时,要及时进行退热处理。
在高热,超高热,或高热惊厥时,需要医院就诊。
在家中,则可以用冷水毛巾敷在患儿的前额,或用温水洗澡等物理方法来辅助降温。
5、护理的3“要”3不要
要立即擦干:宝宝出汗后,一定要用干毛巾及时将他的身体擦干,并更换干爽的衣服。
要保持室温恒定:天热时,室温高建议使用空调,并让室温维持在24℃~26℃(注意不要频繁开关空调)。气温较高时,将温差调至6℃~7℃左右;气温不太高时,将温差调至3℃~5℃。
要注意补水:出汗多时很容易丢失水分,家长要注意多给宝宝吃水果蔬菜、喝温开水,以补充身体所需水分。此外,锌会随着汗液排泄,宝宝若经常大量出汗,妈妈可以在饮食中适当增加含锌量高的食物。
不要马上洗澡:即使宝宝满身臭汗也不要马上洗澡,应等汗水干了之后再洗。
不要脱光衣服:可以先休息一会,等到擦干身体或落汗后再脱衣服。
不要立即吹风扇/空调:带汗吹风/空调(特别是直吹)时,“凉气”特别容易入侵身体。同理,给宝宝洗完澡也要擦干全身才能吹风扇/空调。
五、夏季感冒如何预防
与其得病后治疗,不如防患于未然,在预防夏季感冒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锻炼:加强体格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及体育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2、防治诱发因素: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环境的清洁,尤其是夏季多有蚊虫孳生。
b、保持室内温度恒定,不能让室内外温差过大,并且不能让空调的冷风直接吹到宝宝,尤其是肚脐和脚底。
c、避免穿过多或过少衣服,气温骤变时注意适当增减衣服。
d、提倡母乳喂养(6~8个月),均衡膳食,防治营养不良及各种微量元素缺乏。
3、避免交叉感染:避免与家中其他患者接触;避免食用患感染性疾病母亲的乳汁;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等。
另外,以下情况值得注意:
1、一些幼儿出现流涕、咽痛、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服药后出些汗体温就会下降,但过几个小时体温再上升,接连反复数天。
2、有些患儿虽然烧退了,但咳嗽、头痛、关节痛、呕吐等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加重,父母见状还不停地给他吃感冒药,却不去看医生。
上述情况都是很危险的。因为这可能说明孩子患的不是单纯的感冒或根本就不是感冒,再按感冒吃药可能会贻误病情。许多疾病也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医院诊断治疗,以免病情加剧。
量众跨境O2O体验中心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