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感冒兼咳嗽
年7月29日同心圆儿科推拿沙龙第三十六期
主讲:张诗资料整理:侯文慧
内容纪要
本次沙龙主要介绍风热感冒兼咳嗽的症状及一般处理手法。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邪字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
风热感冒兼咳嗽症状:
易发高热,汗少,唇红、唇干,口渴不饮,面赤,颧红,舌红,苔黄,手掌热,喷嚏,鼻塞,流黄、浊涕,头痛,咽红,咳嗽痰黄,指纹红紫。
推拿穴位及手法:
头面部
1.推天门
印堂推至神庭。
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生发阳气。
2.推坎宫
攒竹经鱼腰、丝竹空至童子髎,推时至眉尾末端轻轻带起。
能疏风解表。
3.运太阳
眉梢眼角延后侧0.5寸凹陷处。
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4.揉耳后高骨
耳后高点,耳廓中下部突出骨性标志即“高骨”。
揉之能疏风解表,镇静安神,可退高热。
肩背部
5.拿揉风池
在项部,当枕骨下,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连线上端凹陷中,平风府穴。拇、食二指分别拿揉两边两穴。
疏风解表,发汗除烦。
6.揉肺腧穴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
调理肺脏。
7.揉厥阴俞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
8.捏脊
从龟尾向上推进,直至大椎。
作用于脊柱两旁和脊柱正中,捻动直线向前。加大刺激,可捏三提一。
9.推脊
以大小鱼际间凹陷正对脊柱,从上至下推之。
风热推之可使热散出。
手及上肢
10.清脾经
拇指螺纹面桡侧缘,离心推为清。
清脾经能清中焦湿热、化积滞。
11.清肝经
食指螺纹面,离心推为清。
清肝经能清肝热。
12.清肺经
无名指螺纹面,离心推为清。
可去肺热,助肺生发。
13.运内八卦
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2/3为半径之圆周。顺时针运作为顺运内八卦。
能顺气化痰。
14.揉二人上马
掌背,第4、5掌指关节后方,当两掌骨间凹陷中。即中渚穴。
可揉“二人上马”滋阴。
15.清天河水
手腕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自腕推向肘,推深层的心包经,力度需稍大些。
清热解表,散寒邪。
高热可打马过天河。
16.退六腑
前臂尺侧缘,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通腑泄热。
兼咳嗽有罗音
推掌横纹
手掌面,五指掌指关节横纹下。
治疗咳嗽之干性罗音。
揉掌小横纹
手掌面,尺侧,微握拳近小指根掌肉突出处纹路。
治疗咳嗽之湿性罗音。
兼大、小便不正常
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清小肠
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泌清别浊。
夹滞
揉板门
手掌大鱼际平面。
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
胸腹部
17.按揉天突
颈部,当前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
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18.揉乳旁
乳头外旁开2分。
能降逆、止咳化痰、宽胸理气。
19.推揉膻中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取穴。
按揉及向两侧胸大肌分推。
可理气顺气,化痰止咳,开胸散结。
兼胸闷
推胁肋
躯体两侧,从腋下至肋缘的区域。
可疏肝解郁,行气化痰,消痞散结。
兼滞,腹胀、不思饮食
揉中脘
脐上4寸,当剑突下至脐连线中点。
揉中脘可调中和胃,消食化积。
摩腹
单掌或双掌重叠置于腹部,顺时针做圆周摩动。
可健脾胃,调大小肠,利消化吸收。
按揉足三里
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处。
补益脾胃,和胃化积。
兼大便干燥
揉天枢
肚脐中(神阙穴)旁开2寸,左右各一。
可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以上“五指触诊动推法”临床之部分处方仅供参考。
~~~~~~~~~~~~~~~~~~~~~~~~~~~~~~~~~~~~~~~~~~~~~~~~~~~~~~~~~~~~~~~~~~~~
同心圆儿科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