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绒毛稀薄,体小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防疫免疫,极易引起发病和死亡。要确保雏鹅成活,必须了解引起雏鹅死亡的管理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管理因素
温度雏鹅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在26℃以下的环境中易拥挤扎堆,常因窒息而造成死亡。鹅舍温度一旦超过32℃,雏鹅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温升高。
湿度
鹅舍相对湿度超过80%,同时伴随温度不适时,雏鹅即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挤堆、呼吸困难、拉稀、绒毛松乱等症状,突出表现是叨毛,严重时雏鹅整个头、颈和背部的绒毛被全部叨光。
加强雏鹅期间的管理工作,足是提高雏鹅成恬率和增重的重要环节。主要的管理技术措施有以下几项:
分群饲养1~15日龄应放在鹅篮内或芦席折圈内饲养,每个鹅篮内可放1~5日龄雏鹅50只、6--10日龄时减少到35只、11N15日龄时减少到25只、20日龄后可采用大的芦席折成圈养,每只隔圈可放80-只。
适时放水7日龄后,在气温适宜时,可在清洁的浅水塘内进行第1次放水。天冷时可在15日龄后放水,在夏季3日龄后即可在放牧同时进行放水。水温要求在22~30℃时为宜,放水时间应在下午3~4时进行。
卫生防疫注意饲料、垫草的卫生,及时接种免疫有关传染病疫苗。在药物预防的时候,要合理的进行投药预防。支克治疗鸡感冒、发烧、打呼噜咳嗽口腔粘液、支气管有栓塞物和痰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