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伤风,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与冬天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是有区别的。专家解释说,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多发生在春秋冬季,主要症状是发热轻、恶寒重。暑湿感冒是夏天特有的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热伤风。
从症状上来说,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的症状都有鼻塞、流涕、发烧。然而,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区别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并不退热。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就会不好,而且还有一定副作用。
虽然热伤风不是流行性感冒,没有传染性。但是热伤风可以诱发一些疾病的发作,比如慢性气管炎、哮喘等。剧烈运动后暴食冷饮、洗冷水澡将会导致热伤风;空调温度开得太低,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导致热伤风;晚上睡觉贪凉甚至露宿户外都将会导致热伤风。
由于热伤风多为内热外寒(湿)、寒热错杂,所以患者往往很难受,治疗也相对比较棘手。患热伤风后,每个人的表现不尽相同,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四种证型进行治疗。
风热证
症状:发热或高热,微畏风寒,头痛,鼻流浊涕,口干而渴,咳嗽,痰黄黏稠,咽喉红肿疼痛,严重的可见颌下淋巴结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可选用银翘散加味(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芦根、桔梗、杏仁、黄芩、板蓝根、甘草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热冲剂等。
风寒证
症状:轻者主要见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清涕、打喷嚏、轻度咳嗽;重者畏寒、怕风、无汗、头痛、身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轻者用苍耳子散加味(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藿香各10克,紫苏叶5克),重者用荆防败毒散加味(荆芥、防风、柴胡、前胡、薄荷、川芎、羌活、独活、枳壳、桔梗、茯苓、生姜、杏仁、甘草各10克),寒包火者用麻杏石甘汤加味。中成药可选择感冒冲剂、通宣理肺丸、小柴胡颗粒等,微汗出即可治愈。
夹湿证
症状:南方暑天不仅炎热,且多夹湿。夹表湿者多因贪凉受寒,如夜晚赤膊露宿室外,表气郁闭,患者多见发热、畏寒、无汗、头痛、周身酸痛,或兼有口渴、小便黄,舌苔薄黄,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用新加香薷饮加味(香薷、金银花、连翘、厚朴、扁豆、鲜荷叶、芦根、佩兰、甘草各10克)。夹里湿者多因贪食生冷食物,如过食冰镇瓜果饮料等,脾胃受伤,多见呕吐、腹庸、腹泻者,治宜清暑化湿、解表和中。用藿香正气汤加味(藿香、紫苏叶、陈皮、茯苓、大腹皮、白术、厚朴、法夏、神曲、白花、桔梗、甘草各10克)。中成药可用藿香正气水或口服液。
体虚证
症状:中老年人或体质亏虚的人夏季尤其容易感冒,多表现为头晕,四肢倦怠,身体酸胀,食欲不振,口渴,小便黄,或有低热,舌苔白,脉虚数。
治法:清暑益气养阴。选用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淡竹叶、知母、荷梗、石斛、黄连、麦冬、西瓜翠衣、甘草等)。
夏天热伤风的饮食禁忌少吃乌梅、山楂等酸的食品。因为这类食物往往性酸,具有收敛的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热伤风”的药物或食物。
少吃油炸食物以及富含动、植物油脂的食物。由于这类食物也会妨碍“解表”药物发挥疗效,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
少吃冷饮。过冷的食物具有“收敛”的作用,会影响药物或食物的“解表”功效。与此同时,还需要学会如何区分热伤风和感冒。
----------------------end----------------------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