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妈妈们开始担心手足口病了,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孩子在夏天易得的疾病需要注意。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湿疹,痱子和热感冒还有空调病。
有很多妈妈把孩子的湿疹当成了痱子,然后采用治疗痱子的方式去处理,不但没有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下面就来说一下湿疹和痱子的区别:
起因是不一样的
★痱子是由于汗孔阻塞引起的,很多时候夏天妈妈抱着孩子喂奶,容易出汗导致孩子汗孔阻塞,孩子也会有长痱子的现象。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湿疹的形成,是有多种原因的,多种过敏原可以导致宝宝长湿疹。多见于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当然对花粉,蛋类也有过敏的宝宝,有些宝宝的过敏就表现为长湿疹。湿疹的原因有很多,常不稳定。痱子是暂时性疾病,湿疹是慢性病程。
季节不同
★痱子发生在夏季,多见于儿童。
★湿疹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也不论男女老幼和年龄大小。但夏季气温较高,很容易加重湿疹的症状,孩子也更容易因发痒而烦躁不安。
部位不同
★痱子多出现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多汗部位。
★湿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发生在面颊部、前额、眉弓、耳后等部位。
症状不同
★痱子其实是汗腺的轻度发炎,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湿疹是一种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开始时皮肤发红,上面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湿疹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
如何治疗?
★痱子——在夏季炎热时,很多宝妈会给宝宝使用痱子粉,其实痱子粉只适合健康皮肤使用,主要功效是预防而非治疗。很多宝妈把它当万能,导致已出现痱子部位没有缓解反而变得更严重,延误痱子的治疗。
一旦已经长出痱子,就需要涂抹专门去除痱子功效的产品,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是纯植物成分的外涂膏体类,可以使用婴儿专用植物祛痱膏,因不含有酒精或滑石粉等成分,性质温和无刺激,非常适合婴儿幼嫩肤质使用。
★湿疹——对于湿疹(中医称奶癣)的治疗,医院确诊是湿疹后,短期内可以使用杀菌消炎药。如果不断复发,就需改用无激素类修复湿疹的外用乳膏。
把复发的概率降到最低。因湿疹(中医称奶癣)的根本原因是消化引起的过敏,所以日常饮食方面也需特别注意,少吃辛辣和发性的东西,配合外用无激素的纯植物滴护婴儿植物奶癣膏,通过这样内外兼治,婴儿湿疹部位康复后将不再复发。
如何防治?
★痱子★
?应注意环境通风,避免过热,遇到气温过高(在30℃以上)时,可适当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或使用电风扇保持空气流通。
?注意皮肤清洁卫生,看到宝宝大汗淋漓,就应及时擦干汗水,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果宝宝出汗多,又没有及时擦干,造成汗毛孔堵塞,也特别容易发生痱子。
?勤给宝宝洗澡,洗澡时可在水中适当加些十滴水、花露水,有防痱效果。
?不要穿得过多,避免大量出汗,要穿宽松、透气性、吸湿性均好的棉质衣服,如背心、无袖的衣服更适合宝宝。
?在炎热的夏天,不要一直怀抱着宝宝,尽量让宝宝单独在凉席上玩,以免长时间在大人怀中,散热不畅,捂出痱子。
?保持宝宝精神愉快,不要招惹宝宝大哭。
?多饮水、尤其是凉开水,常喝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平时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最后喂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躺喂,躺在凉爽的地方喂奶,这样就不容易出汗了!
★湿疹★
?忌海鲜、肉类、鸡蛋。湿疹可能是过敏性疾病的表现,所以忌食海鲜、肉类、鸡蛋等容易使症状加重的食物。
?宝宝挠得厉害时,给宝宝套上手套。
?用凉水进行按摩。香皂或洗发露会加重湿疹症状。结痂时用浸凉水的毛巾按摩可以减轻瘙痒,也能消除皮肤热感。
?穿棉质衣服。只穿棉质衣服,避免穿合成纤维或毛质衣服。
夏季热感冒不可小觑!
症状:热感冒的病程大约有3—7天,刚开始常表现为鼻咽部的不适,如表现为鼻塞、流清鼻涕等,同时伴随头沉、乏力,随病程进展,鼻涕变稠,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
起因:一般孩子患上热感冒,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人体水分消耗大,且宝宝身体热度大,内热得不到及时外排,就很容易出现热感冒!
宝宝如何预防热感冒:
勤洗手: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手的触摸最容易感染病毒,感冒病毒能在手帕上存活1小时,在手上存活10小时,病人手感染上病毒,再把病毒带到易接触的地方——手帕、毛巾、门把手、电话机、桌椅等,健康的人接触到这些地方,再接触到自己的眼睛、鼻子就会感染上感冒。
多休息:夏天人们的体力消耗大,食欲不佳还会影响营养摄入。因为白天变长而延长工作、娱乐或体育锻炼时间,会进一步增加机体消耗,造成抵抗力下降,热伤风也会不请自来。
不光是孩子,热感冒大人也要注意,洗冷水澡或者在风口下睡觉都容易让人感冒,你感冒了还怎么照顾孩子呢?
空调病也要注意哦!
夏天天气炎热,很多家庭都开空调,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空调房一定要少呆,从室外进入家中,最好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适应一段时间,再进入空调房。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最为合适。
赞赏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