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发热,你需要留意他是否有耳痛及呼吸是否异常急促的现象,因为中耳感染是引起儿童体温升高的常见病因。孩子在近期内如果患过感冒,中耳感染及胸部感染的可能性就更大,需要看医生。
如果孩子不发热,只是流鼻涕、鼻塞,则孩子除了可能是感冒外,也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由于身体对一种特殊物质产生过敏反应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天气突然转冷,室内空调过冷或过热,而导致鼻腔过敏。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引起疾病的原因,及时切断感染源,并进行精心护理。
患感冒,精心的护理在某种意义上比治疗更为重要:更多亲子知识 1.患感冒体力消耗很大,要让孩子好好休息,不能因为孩子精神好些就放任他到处乱跑。如果夜间睡不踏实可以请医生开一点镇静药。
2.可以多喝一些糖水或葡萄糖水,这样不但可以补充因发烧而消耗的营养和水分,而且可以利尿散热。
3.要注意保持患儿的口腔卫生,哺乳儿若因鼻塞影响吃奶,可以在哺乳前用麻黄素点鼻。
4.感冒会引起全身不适,父母可以在他们的头面部、脖颈部、肩部、背部、臀部、腿部及脚进行按摩。
宝宝冬季感冒的食疗方法
1、胡萝卜生姜——流鼻涕宝宝
宝宝精神状态很好,该吃吃、该玩玩,也不咳嗽,就是鼻子上挂着两条“小虫”。对于这种流清水鼻涕的宝宝,给宝宝食用“胡萝卜生姜”,一天四五次,待睡醒发过汗后,宝宝的鼻涕虫就会不见了。
材料:葱白、胡萝卜、生姜、红塘各少许。
做法:把葱白、胡萝卜、生姜放入水中炖汁,待熟后加入红糖给宝宝喂服。
2、冰糖梨汤——嗓子干疼宝宝
有些宝宝在感冒时伴有嗓子干疼、鼻塞的症状。梨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经,有生津、润燥、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可用于热病津伤、消渴、热痰咳嗽、便秘等症的治疗。
材料:梨、冰糖或蜂蜜。
做法:把梨洗净后切成四瓣,待煮熟后放入冰糖或蜂蜜,喂宝宝服用。
3、莱菔子山楂汤——食积后感冒
食积后感冒许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宝宝食积几天后,感冒就来了。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食积后,许多宝宝脾胃不和、气行不畅。那么,在冬季里就很容易出现寒邪入侵,引发感冒。对此,莱菔子(俗称白萝卜籽)加山楂是个不错的组合。
材料:莱菔子克,山楂适量。
做法:莱菔子用文火炒熟。然后取等量山楂洗净,将其与莱菔子一同放在水中煲熟,每天分三次喂宝宝服用。
4、百合枸杞猪肉粥——阴虚宝宝
阴虚的宝宝一般偏瘦,睡觉多汗,容易心烦,易口渴、舌红、舌苔少。这类宝宝容易因汗多而着凉、感冒,建议食用“百合枸杞肉片粥”来滋补。
材料:百合20—30克、枸杞10克、猪肉碎和米适量。
做法:先将米煮成粥,然后放入百合、枸杞、猪肉碎丁一起煮至熟为止。
5、山药猪肉粥——气虚宝宝
气虚的宝宝一般偏胖、虚胖,有薄薄的舌苔、舌不红,这类宝宝因为体质虚弱,也容易感冒,适合的食谱是“山药猪肉粥”。
材料:山药20克(或生山药切片)、猪肉末和大米。
做法:先将大米煮成粥,将山药、猪肉末一起煮至熟为止。
对于已经感冒的宝宝来说,需要通过清淡、有营养的饮食来调理。
6、葱白粳米粥——寒性感冒宝宝
如果你的宝宝在感冒初期,有以下的症状:咳嗽、痰多且稀、鼻涕清稀、舌苔白白的、不爱喝水,一般就是寒性感冒,多是因为寒性、着凉所致的感冒。此时,给宝宝“葱白粳米粥”可缓解寒性感冒症状。
材料:葱白(葱的根部)5—6段,生姜6—7片、粳米适量。
做法:先将粳米煮成粥,同时将葱白放入粥中,快好时放入生姜煮5—10分钟后就可熄火。
7、“神仙粥”——风寒感冒
冬天受风寒着凉引起的感冒,适当吃些发汗食物,对风寒感冒具有一定疗效。但要注意,宝宝出汗后一定要多喝水,并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严重时可以多吃几次。
材料:糯米、生姜、大葱、米醋。
做法:糯米煮成的稀饭一小碗,加入生姜2~3片(成人5~6片),煮10分钟后再加入带须的大葱一根,煮5分钟后,再加入米醋3~4小勺,搅均匀后,趁热吃粥。
东北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