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六气,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正常存在于自然界,维持着自然界的正常运转。但是,当其中一种发生异常,变的“太多”或者“太少”时,那么这个发生异常的“气”就变成了一种危害自然界和人体平衡的邪气了,此时发生异常的“六气”就换了个名字叫“六淫或六邪”。本期讨论的是风寒感冒那先了解风邪跟寒邪的致病特点。
风邪其性轻扬开泄,善行数变,故具有发病急、消退快、游走不定的特点。另外,风邪引起的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引起痒的症状。因此,在我们身体的肌表被风邪侵犯时就会发生发热怕风,汗出,嗓子痒而咳嗽,鼻塞流涕,鼻子痒而打喷嚏的症状。此时,因为疾病都在肌表,属于很清浅的病,所以舌苔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异常,往往会呈现出淡红舌薄白苔。所以,风邪在表最大的症状就是头面部的各种痒的症状,如鼻子痒而打喷嚏,嗓子痒而咳嗽,眼睛痒而酸胀,同时会出汗、怕风。此时是感冒初起的症状治疗方法是祛风解表,用含有防风、荆芥的感冒清热颗粒即可。
寒邪寒为阴邪,其性清冷,凝滞收引,故易伤人阳气,阻碍气血运行。所以,寒邪侵犯人体肌表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喘咳,鼻塞等这些被寒气束缚之后的症状,身体的疼痛正是寒邪束缚肌表影响肌表气血运行的结果。寒在肌表也是病情较轻的情况,所以舌相也常常表现出淡红舌薄白苔,偶尔会有寒重时舌偏紫暗、苔滑润的情况。
人体肌表受寒后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身症状明显,以周身明显的怕冷、酸困、疼痛为主,并且不出汗。穿的再厚,盖的再厚,也仍然会觉得很冷、不出汗。而所谓的风寒则是寒邪在表为主的周身恶寒、无汗、疼痛为主的症状群。此时的治疗方法是解表散寒,用感冒软胶囊治之。
麻黄、桂枝、羌活、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当归、苦杏仁、黄芩、桔梗。
本方由14味药组成。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共为主药。辅以羌活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寒之邪;荆芥、防风助麻黄、桂枝疏风散寒,白芷、薄荷加强发表散风之力;川芎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有祛风止痛之功;石菖蒲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可化湿开窍;葛根甘辛性凉,轻扬升散,能解肌退热。佐以苦杏仁、桔梗宣肃肺气,当归活血,黄芩祛寒邪郁而所化之上焦实热。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之功
散风解热。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
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医院就诊。
6.儿童、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运动员慎用。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本药为解表散风、兼清里热之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而里热不能外透的表证。临床症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骨节酸痛,咽喉肿痛,口干而渴,舌质红赤,舌苔白腻,脉象浮数。凡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症见外寒郁闭、内热不透者,可用此药辨治。
点击下方蓝字往期推荐
体虚感冒,试试中成药“参苏丸”。
风寒感冒为什么还要清热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