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贴敷方一、风寒感冒
1.葱姜豉盐熨(《中华脐疗大成》) 主治:风寒感冒。 处方:小葱、生姜、淡豆豉、食盐各适量。 用法:将小葱切碎,生姜捣融,淡豆豉碾成细末,然后和食盐混合均匀,在锅内炒热,用布包裹,趁热慰脐上,外用绷带包扎固定,药冷则更换新炒热药,再继续熨,以汗出为度。每日2~3次。4.椒豉香葱糊(《民间敷灸》) 主治:风寒感冒,寒邪偏胜者。 处方:胡椒15g,淡豆豉30g,丁香10g,葱白20g。 用法:将前3味药物研细末,用时加捣烂葱白调匀如糊。每穴用药5g,先贴大椎、神阙,用纱布覆盖,再加橡皮膏固定,令患者脱衣而卧,再取药糊10g,涂于两手心的劳宫穴,两手合掌放于两大腿内侧,侧位屈腿夹好,卷卧将被盖严,取其汗出。每日2次,每次4~6小时。5.芥子发汗法(《本草纲目》) 主治:外感风寒,恶寒明显而身无汗出。 处方:白芥子适量。 用法:白芥子研末备用,每取适量(1~2g),以水调为糊状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为佳。二、风热感冒
风热散(《穴位贴药疗法》)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怕风,咽喉不利之症。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粉20g,加入葱白适量,捣烂如膏,敷风池、大椎穴上,再用药粉15g,冷水调为糊,填脐上,外用纱布、胶布固定,3~8小时去药。每日1次。三、胃肠型感冒
霍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胃肠型感冒。 处方:霍香3g,白芷3g,苏叶3g,陈皮1.5g,白术1.5g,厚朴5g,半夏曲1.5g,大腹皮1.5g,茯苓1.5g,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1g,桔梗1g。 用法:上药共研为散,以水调敷于脐。四、其他
经期感冒方(《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主治:经期感冒。 处方:柴胡9g,当归、川芎、白芍、桂枝各6g,葱白适量。若寒凝血脉伴少腹胀痛者,加桃仁、制香附各6g。 用法:上药除葱白外,其余药物共碾成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g,同葱白适量共捣烂如膏状,敷于脐孔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防感冒膏(《贴敷疗法》) 主治:用于治疗气虚易感冒的患者。 处方:生黄芪20g,炒白术10g,板蓝根15g,防风10g,葱白10g,香醋10g。 用法:将前4味药研细末,与葱白、香醋捣烂成膏,于流感发作期涂敷于脐周,并用麝香膏外贴,每晚1次,连续5日。分析
感寒无汗:水调白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简便单方》) 发散寒邪:胡椒、丁香各七粒碾碎,以葱白捣膏,和涂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内侧,温覆取汗则愈。(《伤寒蕴要》) 感冒与某些传染病早期症状十分相似,临床应加以鉴别。感冒以早期治疗效果较好,辨别感冒的寒热属性以区别对待,是治疗感冒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风寒感冒方中,辛温之胡椒、丁香助散寒之力,善治风寒表起,头痛、腹痛明显者。 风热感冒方中雄黄、朱砂清热解毒,开窍定惊,玄明粉、鸭蛋清通便泻热,善治感冒过程中的高热神昏,甚则抽搐之症。贴敷后宜静卧调养,通常于用药2小时左右热度开始下降,随之神志清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