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是肠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大便正常也就代表着肠道功能正常,如果大便不正常,也就代表肠胃功能不正常。所以说,通过排便就可以判断出肠道的健康状况。
学过中医的朋友都知道,生病是正气和邪气交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排邪反应,比如发烧,咳嗽,流鼻涕,呕吐,拉稀等等。如果一个人感冒了,随着正邪交战的进行,发烧、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会在短时间内逐渐消失,这个消失就代表了邪气的逐渐退去。但是邪气退了,不代表正气马上就能回到正常。一场战争之后,敌人打退离场,剩下的还有清扫战场的工作,清扫完了,自己也会有损失,也需要修养生息,然后才逐渐走向稳定。在这个修身养息的过程中,人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正气不足的反应,比如精神状态不好,胃口不佳,大便不正常等等。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说说感冒以后,大便依然不正常的问题。.大便不规律两三天一次这种情况,虽然几天一次,但是孩子能主动排便,大便顺畅,成型,那就可以先观察看看。因生病导致胃口不好,或者生病期间吃得比较少,或者虽然胃口不受影响,但是因为忌口严格,就只是吃了些稀粥等食物,最终的结果就是形成的大便不多,所以即便几天一次,但是整个消化功能还是在正常进行,并且孩子也没有说任何不舒服,那也可以先观察看看。一般随着病后饮食逐渐恢复到正常,大便也会恢复。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觉得一定要让大便变得正常而继续给孩子吃各种消食的或者健脾胃的或者润肠通便的药物或食物,有时候做的多错得多,反而影响了身体修复的进程。2.大便一天几次或者吃完就拉有的家长反应孩子病后一天要解几次大便,或者吃了饭一会儿就要大便,大便也不是稀便,不算拉肚子。这种呢往往考虑脾虚。脾虚,收涩力量不足。如果症状不严重的话,可以先观察看看,因为身体本身是有调节功能的。刚刚生完病,身体正气有所消耗,所以也请给身体留点时间恢复。当然这期间你要做的,就是不给身体增加消耗正气的机会,规律作息,早睡,保持心情愉悦,不到过分喧闹的地方,吃好消化的温暖的日常经常吃的食物,不要太杂。适当户外活动,护理上要留心,注意保暖,尤其别凉着脚、肚子和后腰。药物选择可以考虑用理中丸、或者参苓白术散。塞肚脐或者小剂量内服,当然艾灸也可以:肚脐、命门、足三里,用悬灸的方式,每个穴位灸5-0分钟(相关阅读:悬灸:是对艾灸最到好的敬礼)。3.稀便不成形大便水样或者稀不成型的大便,也不粘的,多考虑有寒。这时候去摸孩子的小肚子或者手脚,有时候还会明显感觉到凉,不暖和。虚和寒还是有区别的,如果用一杯水做比喻,虚是水量不足,杯子没有被装满,上面我们说的虚就属于这类情况,"虚则补之"所以偏虚的,我们要补。而寒呢是说杯子里面的水温度不够,是凉的、冰的,"寒则温之",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跟一切寒凉的东西说再见,还要想办法去温下脾胃:比如南贴(相关阅读:一有寒湿就会想起它
南怀瑾脐贴),比如艾灸,比如姜枣茶等等。
宝宝发烧后大便墨绿色是怎么回事?
大便颜色直接体现了宝宝消化系统是否正常!关于大便颜色的问题,咱们要知道食物在肠道里存放时间过短,大便颜色就会变绿。存放时间正好颜色就会发黄,存放时间过长,颜色就会发黑。所以,小儿绿便预示着食物在肠道里呆的时间太短,也就说明肠道对食物吸收程度不好。
这个考虑是发烧引起的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好导致的,你这个如果已经退烧了,可以观察几天看看,一般在疾病好了之后2~3天会有改善的。
粪便发绿原因
、乳品中含有丰富的铁,未能及时完全吸收,从大便中排出,使大便发绿;
2、脂肪在消化过程中,消耗胆汁较少,多余的胆汁则从大便中排出,使大便呈绿色;
3、肠道中有炎症或肠蠕动过快,使肠道中的胆红素尚未转换就从大便中排出,使大便呈绿色。
大家常说的惊吓、闪腰也会出现绿便?还有人会说,小儿绿便不是受凉、惊吓,或是闪腰了吗?这些都有可能。●小儿受凉以后,脾胃受寒,运化不利,会导致对食物的吸收变差,出现绿便、稀便的问题。●惊吓会导致肠道蠕动速度加快,迫使肠道内的食物加速排泄而出现绿色稀便问题。而临床中常见的绿色稀便多为一岁以内的孩子,为什么大的孩子就不容易出现绿色稀便,而小孩子就出现绿色稀便?因为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肠道功能越来越强,脾胃功能也越来越有劲了,运化起来越来越快,吸收功能也越来越好,所以绿色稀便就少见。小孩子,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小孩子,脾胃功能比较弱,对食物的运化功能比较差。所以出现大便发绿的情况。
宝宝出现绿便情况该怎么办?那么针对这些情况怎么治疗呢?首先要补脾,增强脾胃功能;其次,要用温法。
肠道有个特点,在受到冷空气、冷东西刺激的时候,肠道蠕动明显加快,受到热东西刺激的时候,肠道蠕动明显减慢。
所以,想要孩子大便不绿,要热敷。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少吃,孩子出现绿便的时候,说明脾虚了,吸收功能不好,少吃东西就是减轻脾胃负担,帮助脾胃功能的恢复。
宝宝发烧之后大便墨绿色,一般都很容易缓解,家长们也不必担心。
温馨提示:
宝宝大便的颜色以及它的性状都可以初步判断出宝宝的健康情况,因此,家长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大便情况。如果大便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医院检查,以防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如何给宝宝补脾呢?推拿考虑一下!、外劳宫
温中健脾作用突出,对于阳气虚损,脾胃虚寒,久泻不止,受凉腹痛,尿床疝气等病症疗效显著。外劳宫温中和胃的作用,也就是温里寒,温中下焦之寒。
2、四横纹(或掐四缝)
有行气散结的作用,消化道和呼吸道病症都可用,消食导滞,止咳化痰,主要调理伤食、厌食及口疮、扁桃体炎等症。
3、运八卦
有行气的作用,消化道和呼吸道病症都可用,消食导滞,止咳化痰。
4、清补脾
可以补血生肌,去湿化痰,作用很强大。现在的宝宝营养过剩,容易乳食积滞,经常生病的,大多数都会脾虚,清补脾特别适合消化不良爱生病的宝宝。
5、揉板门
不仅对上吐下泻有特效,而且对食积、腹痛或泄泻、或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病症效果都很好!不仅对孩子有效,对成人特别是胃病人群也很有效!不妨用劲揉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呢?
6、清胃
有和胃降逆止呕止吐之功,与板门穴功能相近,但板门有通调三焦之气之功。
7、清补大肠
有调和气血的作用,能清除肠道宿便,促进肠道运动,清利脏腑湿热。主治积食厌食,肛门红肿,泄泻便秘。
8、分腹阴阳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是治疗腹部疾患的常用手法。
9、摩腹
调理气机,理气活血,健脾和胃,可用于一切病症,顺摩腹可调理积食,实秘等;逆摩腹,可调理寒泻,脾虚等。
0、捏脊(积)
又叫“擀皮儿”,“蚂蚁上树”,在民间流传深远,是一个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的手法,适用于一切虚弱之症,尤其消化道病症。保健作用就非常大,能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可以让孩子长的高,吃的饱,睡的香!
、推七节骨
推七节骨可上可下,调理腹泻和便秘。热证的便秘下推七节骨,寒证的腹泻上推七节骨。
▼▼▼关爱孩子文字来源于羊爸爸、广之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健康拓展:
0个女人8个「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会变丑、变胖,6招教你调出好身体!
儿童时期的一口“二手烟”,危害可能跟到中年……
春天给孩子揉揉身体,帮他疏肝气,解郁热,少生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