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六点五十分,我下班刚回到住处,准备放下东西去跑六公里,接到了一条信息,是一位年轻妈妈发来的。说:“我儿子发烧,明天能去医馆看诊吗?”我想着感冒不是大问题,但是发烧不能拖,万一再给人家孩子拖出毛病来岂不是害人吗?就问她要不要现在过来。她疑问说你还没下班吗?我说下班了,但是可以再回医馆,孩子发烧的情况不建议再拖到明天。于是她马上带着孩子过来看诊,我返回医馆。
闲言少叙,下面直接上诊断信息和处方,有兴趣的朋友做个参考。
黄某,男,七岁
感冒,体温38.5,头晕,面红,舌苔白厚湿滑、舌体前红
问诊:感觉热,不恶寒(但是手却要揣进口袋),有微汗。两天无大便(平时也是两三天一次)。咽喉痛,不干,吞咽有异物感。有口干,少饮
脉:浮数弦紧
分析:内热盛不觉体寒,脉弦紧而浮是表未解,此表有寒而内有热
治则:解表寒、散内热
处方:麻黄10克桂枝10克石膏10克知母10克柴胡15克
桔梗15克浙贝15克黄芩6克茯苓15克生甘草6克
党参10克白芍10克
麻黄、桂枝解表散寒,石膏、知母、柴胡、黄芩、浙贝、白芍清君相之热,桔梗利咽,茯苓祛湿(虽有内热,然舌苔白厚湿滑,此为湿),甘草、党参与茯苓一起养护脾胃中土。凉药不能多用,只开了一剂,连服三次,当夜发微汗后退烧。
第二天过来复诊,体温正常,精力恢复,开了三剂常规调理的药,健脾胃、杀虫、祛湿,嘱之少用生冷寒凉饮食乃去。
按黄元御《伤寒悬解》之义,凡伤寒之类,法当先解表,有汗恶风用桂枝,无汗恶寒用麻黄。此证,脉浮弦紧为麻黄证,而又有微汗似桂枝证,乃采用桂麻各半汤化裁,解表、清热,一剂而癒。我治感冒不收诊金,这剂药好像是二十几块钱,经济、实惠。(陈宇雷,黄元御医学第七代传人,师承孙洽熙教授。交流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