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我在月亮山时髦

文章来源:铝合金   发布时间:2025/4/22 12:02:02   点击数:
  

老麻在村里算是个讲究人。

出门不仅要抹啫喱水,回家还要走“红毯”。

刚一进寨门,打着啫喱水的老麻便迎上来,乌黑的头发洋溢着青春气息。村里人都夸老麻时髦,都说他的精气神全在头上。

老麻坐在镜子前整理头发。

难以想象,老麻过去住在贵州极贫山区——月亮山。曾经泥一身土一身的他,如何将卫生打理得如此一尘不染?

“没错,他们家铺了地毯,红色的,换了鞋才准上楼。”荔波县大土村党支部支书记潘继正说,每次环境卫生评比,他们家都拿第一,是远近闻名的“星级文明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其中,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就是要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老麻的家。

麻贵明,就是这样一位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践行者。

老麻今年42岁,说话中气十足,双目炯炯有神,和人交流,总是笑呵呵的。老麻所在的大土村小傲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整体从月亮山深处搬迁下来,就近安置在月亮山东南麓的一个小山坳中,新家园命名为“大土苗寨”。如今,全组32户已发展到了49户。

小雪时节,记者来到“大土苗寨”。寨子四面环山,环境清雅怡人,道路宽阔平整,4条小溪向寨子中央汇集。一座座建好的吊脚楼鳞次栉比,古朴而雅致;高矮错落的房檐向远方延伸,呈现出灵动的视觉美感,让人一眼难忘。

老麻家是一栋三层“小洋楼”。一楼是公共区,砖混结构;二楼以上是木质结构,全部铺着地毯。

上楼需要脱鞋。

一楼宽敞明亮,“大展宏图”的巨幅画,尤其亮眼。客厅、卫生间、厨房、储藏室都铺上地板砖,沙发、橱柜、冰箱一应俱全,铝合金玻璃门窗连接着两面墙,透露出主人的商业头脑。

“我家开过小卖部和农家乐。”老麻说着走向楼梯间,“走嘛,上楼坐坐。”

楼梯间也是木质的,漆得发亮,地板上摆了几双拖鞋,看上去干净整洁。

“不用换鞋,脱了冷。”老麻急忙制止,自己却麻利地脱了鞋往楼上走,一双白色袜子露了出来,踩得楼板咯吱咯吱响。“前些年在省外打工,对城里人的生活很羡慕,总想着有一天也能像城里人那样,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二楼还有一间客厅,地板上一张鲜红的地毯延伸进卧室。客厅里有液晶电视、欧式沙发、环绕音响和落地窗帘,桌上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摆设完全和城里人没什么差别。

铺着红毯的二楼客厅。

“我爱人去县城帮姐妹们买银项圈去了,她最近帮朋友做嫁妆,比我忙多了。”老麻坐在“阳台”的美人靠上说着,田园山水尽收眼底。

“以前这里是贫困村,现在已经是3A级景区了。”老麻指着远处的游客中心说,山上还有两个天池景区,可以徒步和露营。

这里不仅有村史馆、风雨桥、演艺场,还有停车场、护栏、步道、标识标牌等不一而足。

大土村村史馆。

“搬迁前,没有水、没有电,山高坡陡,更别说通路了,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有的几兄弟成家后还挤在一间房里。”大土村党支部支书记潘继正说。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唯一办法就是搬!年12月,农历春节前,村民依依不舍地离开旧居。年,大家又利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把房子翻新,又加盖了几层。

一眨眼6年多过去,大家逐渐适应新的环境。乡亲们端起生态饭碗,开办农家乐,用另一种方式续写祖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命运。

如今,大土苗寨房前屋后被大树、鲜花装点,生活垃圾定时清运,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过上更便利、更舒适的生活,留住浓浓乡愁。

老麻家酿的米酒。

老麻也当上了联户长、水库管理员,两年前还买了一辆车,成为义务接送村民的热心人。

“现在生活好了,家里酿的米酒多到可以洗澡。”说着,老麻端来今年新酿的苗家米酒,村民们聚在一起说着明年开春的事情……

月亮山曾经是贵州极贫的“三山”地区之一,很难想象在月亮山腹地一个偏僻的苗寨,会有村民在家里铺地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尽管很难一蹴而就,但老麻的生动实践正是真理最好的验证。

我在月亮山①│挖矿人变成了种树人

我在月亮山②│村里流行问候“种草”了吗?

我在月亮山③│越过22条河探源樟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王远柏王瑶

编辑金秋时

二审尚宇杰

三审干江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hzjdwj.net/gmyy/28755.html
"
"